ITSS認證是在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服務業司的指導下,由信息技術服務(以下簡稱“IT服務”)標準工作組組織研究制定的,是我國IT服務行業最佳實踐的總結和提升,也是我國從事IT服務研發、供應、推廣和應用等各類組織自主創新成果的固化。我們總結了一些對ITSS認證過程中常見的疑問點:
1、通過ITSS符合性評估需要經過哪些過程?
符合性評估分為啟動、準備、文件評審、現場評估、專家評審等五個階段。
2、ITSS答辯評審團怎么組成的?
辯評審團由10名評審專家組成,其中一個擔任評審組組長。
10名評審專家的組成如下:
①甲方用戶專家1名
②地方政府主管機構領導1名
③工信部專家1名
④隨機從全國ITSS成員單位中抽取的專家7名
3、獲取ITSS認證企業需要進行哪方面的準備?
ITSS的實施都是結合服務需方的實際需求,采用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PDCA方法論(計劃-執行-檢查-改進)實施過程管控,企業需依據ITSS標準的各項要求,對人員、過程、技術和資源四個關鍵要素進行全面整合,達到ITSS標準要求。
4、是否全部IT項目都適合使用ITSS標準來做精細化管理?
首先,ITSS是一套覆蓋了IT全生命周期的標準體系的集合。從理論上來講,ITSS標準框架基本涵蓋了IT部門從戰略規劃、設計、轉換、運營到持續改進全部的內容。但標準自身目前并不完整,幸好標準一直在完善、細化的過程中,并且在以極高的效率完成著自身的PDCA。客觀上來講,對于已經公布的標準,企業盡可以放心的來遵循和借鑒從而提高自己相關IT項目的精細化管理。
5、ITSS審核頻率多久?
按以往相關標準體系的審核要求來看,審核頻率應該是每年做一次復審,三年再做一次換證審核。
6、服務成本預算是指?
服務成本考慮IT資源的效率及經濟價值,旨在使服務提供方具有成本意識,為客戶提供成本合理的IT服務。成本合理的IT服務必須考慮質量,成本,客戶需求三方面的因素及平衡其關系。
7、服務成本要素和成本分類是怎么定義的?
正確理解成本的分類及其性質,是有效控制成本的前提。根據成本的可追溯性劃分,可以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。直接成本是可以追溯到個別產品、服務或部門的成本。間接成本是指由幾項服務或部門共同引起的成本。例如部門的管理費用,它并不是專為某項服務或部門而發生的。
8、服務成本模型
一般來說,在將成本進行分配前,需要確定成本項目,并對其進行分類。以下舉例說明成本項目,成本項目大類可分為硬件成本,軟件成本,人力資源成本,場所成本,支持服務成本(即從外部組織購買服務的成本)。
9、計算服務成本的目的和活動是什么?
ITSS認證服務成本和定價的目的主要是希望通過成本管理使IT服務提供方可以:計算IT服務的費用;基于成本效益原則對每項IT服務做出決策;以可靠的數據信息為基礎制定預算計劃;采取商業化模式實施IT服務及其相關投資; 以商業化模式審視服務;以成本補償為基礎制定投資計劃。